檔案應用加值服務
戶政檔案典藏歷史資料,靜靜地承載著百年光陰的故事。為增進民眾對臺灣戶政的認識,本所特蒐集有關戶政相關資料加以應用,希望透過文宣展示,能將過往如同時光膠囊的戶政檔案,以新的風貌呈現在民眾眼前,期能創造檔案應用的價值。
園來如此-大園區小地名檔案(南港里、田心里、竹圍里、三石里)
發布單位:
大園區戶政事務所
分 類:
檔案應用加值服務
發布日期:
108-12-24
詳細內容:
南港里
南港里為日治時代舊大字名許厝港而來。許厝港是位於中壢老街溪河口的港口,因閩籍許姓移民在此聚居而得名。嘉慶年間,閩粵移民進出頻繁,許厝港為臺閩商船往來之良港,滿潮時深度可達8尺,往昔為大陸移民捷足登陸之港口,墾民以此為據點,分赴桃園各地拓墾。乾隆年間大坵園發展成為附近貨物集散交易中心,許厝港即為其外港而繁榮起來,船隻來往於福州、廈門之間。咸豐年間因閩粵械鬥激烈,街圍曾築有防禦的土壘。明治35年(1902)1月,設立許厝港稅關監督署,附屬於淡水關署,並派官員駐防監視。但隨著大坵園商務的衰落,以及港口的淤塞,許厝港逐漸衰退,現已無航運機能。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新竹縣竹北二堡許厝港莊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大坵園支廳的許厝港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。日治時代的許厝港分成一、二保,於是光復後分設北港、南港二村。
田心里
田心里位在老街溪與田心子溪之間,南北幅度10公里,東西寬不及1公里,屬細長地形。里名的由來是里內的小字名-田心仔而命名,指位於田中央的聚落。
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隸屬新竹縣竹北二堡田心仔莊及崁腳莊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屬桃仔園廳大坵園支廳的田心仔庄及照鏡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當時的主要聚落有田心仔和崁腳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田心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田心里。
竹圍里
竹圍里位在本區東北部,南崁溪、埔心溪之間的桃園台地上。南崁溪口原為一天然河口港,早期自大陸移民來開墾桃園土地者,多由南崁港口登陸。現竹圍里居民多為漳州籍,從事農業或商業,為稻米、西瓜產地,境內部分土地,於民國64年(1975)因建桃園國際機場時被徵用。
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淡水縣桃澗堡竹圍仔、崁脚、海方厝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直轄竹圍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當時的主要聚落為竹圍、崁脚、海方厝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竹圍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。
三石里
三石里位在本區東部。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淡水縣桃澗堡三塊石、四股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直轄竹圍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當時的主要聚落主要有三塊石和四股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三石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三石里,現今國際機場佔用了三石里大半的土地。
資料來源:
大園鄉志 (民國67年10月發行)
大園鄉志續篇(一) (民國82年12月發行)
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:
http://gn.moi.gov.tw/geonames/index.aspx
西海桃花源-大園鄉老照片 邱傑著
大園區公所105年12月編印大園區行政區域街道圖
桃園市大園區戶政事務所檔案資料
南港里為日治時代舊大字名許厝港而來。許厝港是位於中壢老街溪河口的港口,因閩籍許姓移民在此聚居而得名。嘉慶年間,閩粵移民進出頻繁,許厝港為臺閩商船往來之良港,滿潮時深度可達8尺,往昔為大陸移民捷足登陸之港口,墾民以此為據點,分赴桃園各地拓墾。乾隆年間大坵園發展成為附近貨物集散交易中心,許厝港即為其外港而繁榮起來,船隻來往於福州、廈門之間。咸豐年間因閩粵械鬥激烈,街圍曾築有防禦的土壘。明治35年(1902)1月,設立許厝港稅關監督署,附屬於淡水關署,並派官員駐防監視。但隨著大坵園商務的衰落,以及港口的淤塞,許厝港逐漸衰退,現已無航運機能。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新竹縣竹北二堡許厝港莊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大坵園支廳的許厝港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。日治時代的許厝港分成一、二保,於是光復後分設北港、南港二村。
小地名 | 地名意義 |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 |
---|---|---|
南港 | 港口南方的村落 | 早年稱為崙頂,為許厝港之腹地,由於地勢較高,故名為崙頂。 |
許厝港 | 許姓聚居之地 | 據聞康熙年間,開台祖先許鳳,拓地北起南崁,南至新豐鄉,為一方之大地主,港埠為其致富之泉源,早年此地盡為許家所有,故取名為許厝港。 |
灣潭 | 意指彎曲的深水潭 | |
艋舺 | 泊船之地 | 此地位於許厝港碼頭之地,故名為艋舺。 |
田心里
田心里位在老街溪與田心子溪之間,南北幅度10公里,東西寬不及1公里,屬細長地形。里名的由來是里內的小字名-田心仔而命名,指位於田中央的聚落。
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隸屬新竹縣竹北二堡田心仔莊及崁腳莊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屬桃仔園廳大坵園支廳的田心仔庄及照鏡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當時的主要聚落有田心仔和崁腳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田心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田心里。
小地名 | 地名意義 |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 |
---|---|---|
田心仔 | 在田中央的房子 | 田心仔位於大園往觀音道路上,因兩側為溪流,灌溉方便,早成阡陌一片,住宅即蓋在農田中央,故名田心仔。 |
崁腳 | 指山崖下的村莊 | 因東鄰尖山地勢較高,老街溪流經而將西岸切割成崁崖,兩岸高低不一致,建於西岸低地之村落稱為崁腳。 |
照鏡 | 湖水平靜到可以當鏡子照的意思 | 位在田心里南方,聚落距大園市區約2.5公里,海拔近50公尺。因本地地面高於東西兩側之河床,早年灌溉仰賴池塘,池塘水面宛如鏡子,因而稱為照鏡。 |
田寮仔 | 佃農搭建的簡陋房舍 | 位於田心仔之中段,因該地佃農曾於此搭簡陋草寮居住而得名。 |
埔頂 | 高地上的荒埔 | 位於田心仔之北方,由於地勢高於許厝港而得名埔頂。在桃園大圳開闢前,此地曾是種甘蔗榨糖的場地,故俗稱蔗埔。 |
竹圍里
竹圍里位在本區東北部,南崁溪、埔心溪之間的桃園台地上。南崁溪口原為一天然河口港,早期自大陸移民來開墾桃園土地者,多由南崁港口登陸。現竹圍里居民多為漳州籍,從事農業或商業,為稻米、西瓜產地,境內部分土地,於民國64年(1975)因建桃園國際機場時被徵用。
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淡水縣桃澗堡竹圍仔、崁脚、海方厝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直轄竹圍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當時的主要聚落為竹圍、崁脚、海方厝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竹圍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。
小地名 | 地名意義 |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 |
---|---|---|
竹圍 | 用竹子做成圍籬 | 初稱竹圍仔,居民植竹護田防風,村屋建在竹林中而得名。 |
海方厝 | 廣東海豐縣人所建立的村莊 | 原名為海豐厝,位在竹圍之西邊,為廣東海豐縣人所建立之村莊。閩南語豐、方同音而誤傳為方。 |
大腳寮 | 大腳的人居住的房子 | 村落位在南崁溪中沖積地,居民戲稱因軟泥溼地難走路,赤腳在泥地上走多了自然腳大,故名大腳寮。起初為一臨時性寮社,後來築堤防水後才形成一個永久性的村落. |
崁脚 | 山崖下的村莊 | 位於竹圍東南方之村莊,由於村落東方溪岸成崖而得名崁脚。 |
溪洲寮 | 溪流沖積地上的房子 | 村落位在南崁溪中沖積地,起初為一臨時性寮社,故名溪洲寮,後來築堤防水後才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村落。 |
三石里
三石里位在本區東部。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淡水縣桃澗堡三塊石、四股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直轄竹圍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當時的主要聚落主要有三塊石和四股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三石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三石里,現今國際機場佔用了三石里大半的土地。
小地名 | 地名意義 |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 |
---|---|---|
三塊石 | 三塊大石頭 | 因耕墾之初有三塊大石不易移開,故取名為三塊石。 |
四股 | 由當地四人合股出資建立村莊而得名 | 四股昔為後面厝、三塊厝、頂田寮、油車等四小莊之合稱,四莊自西而東排列,土地廣大,為四大股東出資墾殖,西與埔頂莊之四小股為鄰,相對而命名,村莊已因興建機場遷移。 |
後面厝 | 後面的房屋 | 位於竹圍庄西南方的村落,因位於後方,故名後面厝。 |
頂田寮 | 較高地上建築的農舍 | 相對於附近竹圍莊之下田寮,此地地勢高於下田寮,故名頂田寮。 |
資料來源:
大園鄉志 (民國67年10月發行)
大園鄉志續篇(一) (民國82年12月發行)
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:
http://gn.moi.gov.tw/geonames/index.aspx
西海桃花源-大園鄉老照片 邱傑著
大園區公所105年12月編印大園區行政區域街道圖
桃園市大園區戶政事務所檔案資料
最後更新日期:109-05-14
瀏覽人次:3332 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