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園來如此-大園區小地名檔案(大園里、埔心里)

  • 發布單位:大園區戶政事務所
  • 分  類:檔案應用加值服務
  • 發布日期:108-12-20

園 來 如 此 大園區小地名檔案
為解決民眾找不到確切地址的困擾,自桃園升格為直轄市後,積極針對沒有路名的道路進行「小地名門牌整編」,原小地名門牌號因門牌整編後,以路街巷弄依序編釘門牌號。由於早期小地名門牌號漸漸被取代,本所依現有戶籍門牌資料,對本區各里及各里所轄範圍內之小地名起源做整理說明,讓後代子孫了解先人開拓墾荒的開發辛勞過程。
大園里
大園古名叫大坵園,地名源於墾成的農田景觀,在閩南語中的「園」意謂旱田,「坵」是數田園區劃的使用單位,以前此地缺乏水利,只能種植甘藷及一些耐旱的蔬菜,大坵園意指大塊旱田之意,古時候是一大片的菜園,住戶不及數十,茅屋星散。
於雍正年間,曾有饒平縣粵人王克師入墾。而清雍正6年(1728),漳州人郭光天獲福建省總督諭准,派遣兵勇一百又六人,偕自北路,由許厝港登陸,前來開墾。清咸豐3年(1853)10月,閩、粵正在激烈 爭執之際,大坵園附近的漳州人,為恐許厝港一帶粵人眾多逞強,漳人許長江、張清元等人,發起召集附近漳人,協議迎奉草漯天上聖母,擇地大坵園為中心,築造石城以防粵人,並劃定市街地為城內。待石城建成,便命城外居民全數遷入城內。而舊大坵園城因市街的發展,於昭和11年(1936)拆除,如今已不見遺跡。現今消費市場附近叫「城後」,中山南路叫「南門」,中華路郵局附近叫「北門」。
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新竹縣竹北二堡大坵園莊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大坵園支廳的大坵園庄,大正9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,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大園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大園里。


埔心里
埔心里位於桃園台地,埔指的是草埔,大埔則是一大片未開墾之草原,埔心指的是草原中心。清光緒20年(1894),此地屬新竹縣竹北二堡埔心、海豐坡、三塊厝莊之範圍。明治34年(1901)隸屬桃仔園廳大坵園支廳的埔心庄,並於大正九年(1920)改制為新竹州桃園郡大園庄。
清同治13年(1874)創建福隆宮,居民大多為閩漳籍,以水稻種植為主。光復後,戰後大量軍眷移民到眷村,使埔心街上商業逐漸蓬勃發展,也成為重要之交通要衝,於民國65年由桃園經本里築有高速公路的分道至機場。臺灣光復後改制為桃園縣大園鄉埔心村,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桃園市大園區埔心里。

小地名 地名意義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
埔心 荒埔的中心 位於大園市街東南方,初墾時因村落建於荒埔之中心而取名為埔心。後因公路開通,位處交通要衝,埔心街因而繁榮。
三塊厝 三間房子 位於埔心里南端接五權里處,因先民曾在此建築三間寮屋而得名。
海豐坡 海豐人住的村莊 位於埔心市街北方,原是廣東海豐客籍移民墾地,有灌溉埤塘而稱為海豐坡。

資料來源:
大園鄉志 (民國67年10月發行)
大園鄉志續篇(一) (民國82年12月發行)
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:
http://gn.moi.gov.tw/geonames/index.aspx
西海桃花源-大園鄉老照片 邱傑著
大園區公所105年12月編印大園區行政區域街道圖
桃園市大園區戶政事務所檔案資料